夏季虽已过去,但连续出现的几场暴雨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每当城市遭遇强降雨,市民们首先担心的问题便是城市内涝。前不久,记者在了解全市的市政排水管网状况后发现,管网超负荷使用,雨水管线不足,雨污合流较多,排水管线设施与城市发展不匹配等,是排水“大动脉”存在的几大病症。面对暴雨后我市排水等市政设施所暴露出的问题,目前我市已调集相关专家对全市排水等市政设施进行调研,并逐步进行前瞻性设计和建设。
东河区:部分管线“撑破肚皮”
今年的7月份和8月份,我市遭遇了好几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每次暴雨肆虐过后的一两个小时之内,东河区内的红星转盘等地势相对较低处,都会成为一片泽国,而东河区的大部分街面上,往往成为一片水波涌动的“海景”。“这种情况固然与雨速快、雨量大等雨情有关,但更与东河区的地下排水管线设施陈旧、管径较小、超负荷运转密不可分。”东河区市政设施维护所生产维护股股长丰建国告诉记者。
几次大雨使东河区两处管线“大动脉”受了“伤”。一处是红星桥旁的排洪主管道,这条管道管径为1.6米接2米粗,是东河区最粗的雨水管线;另一处是位于原南海五村小区外的东河区南部污水主干管网,这条管径0.7米粗的管道,是东河区最粗的污水管网。
丰建国说:“暴雨过后,红星转盘等处的雨水最深处达1.5米,其他多处地方的积水也有1米深,东河区医院门前等处的多个下水井盖被雨水顶翻,路面更是出现50多处塌陷。如果不是地下管网已被灌满或堵塞,路面上的积水情况不会这么严重。”
丰建国介绍,东河区的雨水和污水排水管线,多数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少数曾在九十年代后重新铺设或新建。受当时条件所限,多数主干管管线直径只有0.3-0.5米粗,如东河区雨水东出口巴彦塔拉大街的管径为0.8米,一旦遭遇大到暴雨的侵袭,城市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海景”。有关资料显示,尽管北京等大城市的主管道雨水管线管径多数为1.6米,但在暴雨的侵袭下,也依然出现了巨大的险情。从管线使用年限来说,东河区的半数以上的管线都在“超期服役”,一些管线出现爆管,与其使用年限有直接关系。
青、昆两区:很多道路并无雨水管线http://pipe120.com/
青、昆两区的排水管网,尤其是主次管网,基本全部由市政排水维护所负责维护。该所副所长乔富友说,暴雨后钢铁大街、团结大街、友谊大街等12条主干道上的积水,基本都在一个小时之内排除完毕。“事实上,除一些主次干道外,青、昆两区的很多道路下并无雨水管线,大部分雨水能在短时间内排完,主要依靠污水管线和路面排水。” 乔富友坦言,几场暴雨过后,青、昆两区共有两处路段出现了状况,其中一处便是建设路。就拿7月27日的暴雨来说,突然刮起的大风裹夹着从天而降的暴雨,把建设路两侧树木上的树叶打落不少,这些树叶在雨水的冲积下,聚集在一起,遮蔽了收水井的蓖口,导致雨水排泄不畅,很多车辆陷入积水之中,交管部门曾一度封闭建设路。
另一处则是与稀土高新区毗邻的昆区南部开发区,在该区域范围内的7条雨水管线(还有部分管线未建设完成)全部都是只有进水口,却没有出水口的盲管。倾盆大雨之后,这些管线被灌满后,路面雨水只能通过地表径流,直接涌向地势较低的高新区,所以便出现了街道成河的景象。
九原区:排水管网与城建状况相匹配
九原区建设局副局长兼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管理站站长刘子龙告诉记者,今年暴雨后,就排水状况和险情来说,九原区在全市范围内算是较好的,几场暴雨后积水最深处不到1米,半小时至1小时内,路面上的积水就已经基本排完。但暴雨过后,哈屯高勒路少数车辆仍被陷水中;花园街、新春街两处人行道坍陷;地势较低的天绿和神鹿两个社区的200多户居民曾被迫转移。
“除日常维护、清理得较好外,九原区经受住了暴雨考验,主要是得益于管线状况较好。”刘子龙说,“2005年之后,九原区内的30多条主次干线中,有七成以上进行了改建或新建。虽然从管线布局和管径情况来看,九原区也出现了短时间内难以承受暴雨的问题,但就一般情况来说,九原区的排水管网等市政设施,暂时还是与城区建设状况相匹配的。”
高新区:分担青昆路面排水压力大http://pipe120.com/
“包头市区排水管网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而且多为雨污合流,即雨水和城市污水共用一条管道,使用时间长,疏通方式落后,一旦遇到暴雨,非但不能及时排水行洪,而且会加重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如果将混合有污水的雨水排入就近水体,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污染。”乔富友说,长期以来使用的雨污合流制无疑是影响包头市正常排水的一大障碍。
其实,此轮强降水不仅让雨水管线兴建较为落后的青、昆两区一筹莫展,而且也“拖累”了处于城市下游的稀土高新区。“从2000年开始,高新区开始大规模地进行道路、雨水、污水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区内管网基本不存在老化、超期服役等问题。一些排水重要干道的管径也是全市范围内最粗的,如站前路管径为2米,科技路铺设的更是2×3米的方涵。”稀土高新区公用事业管理处工程师周怡江说,相对于该区50000多米的道路长度,现有的43351米雨水管线和47028米污水管线足以应对几场暴雨的侵袭,但因为包头市的地势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高新区还要承担位于上游处的青、昆两区的排水重担,所以本可“自保”的稀土高新区,在暴雨侵袭下其排水能力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周怡江说:“7月27日下雨时,我开车在辖区内的主要干道上巡查,发现大部分路面的积水都没有超过0.4米,即便上游的水下来后,积水也没增加多少,雨停后2个多小时,雨水基本就排完了。最大的状况是,雨后市区上游雨污合流管线中的水体顺势而下,大量汇入高新区富强南路、黄河大街等道路的污水管线中,导致污水管线里也灌满了雨水,所以富强南路和富林路上的污水井盖被顶翻五六个。”
专家:排水管网设计水平亟待提高
不少业内人士明确表示,面对大雨“浸”城,城市管网系统由雨污合流改造为雨污分流,将是治愈“水漫鹿城”的一剂良方。所谓雨污分流,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雨水可以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需要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水质达标后再排进河道。实行雨污分流后,将极大地增强城市的防汛排涝能力。
周怡江告诉记者,雨水和污水管线都有一定的设计容量,这种容量既要根据气象资料,运用暴雨强度公式等专业设计方式进行计算,同时又要考虑城市人口容积率、建筑规模、服务范围等诸多因素。因为我市的很多排水管线都设计、修建于二三十年前,乃至四五十年前,城市的快速发展,早已让这些管线出现了与城市发展不相匹配的情况。“就拿雨水重现期这一项经验数据来说,包头市现在使用的还是1975年时的数据,所以管网的设计水平亟待提高。”周怡江说。http://pipe120.com/
记者从市建委及市政设计院了解到,今年暴雨后我市排水等市政设施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政府已调集相关专家对我市的排水等市政设施进行调研,之后将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前瞻性设计和建设。
非开挖技术,管道检测,管道修复,管道气囊,管道封堵,CCTV,管道内窥检测,潜望镜,气囊,HDPE,CIPP,管道非开挖,非开挖,管道清淤,封堵气囊,管道塌陷,管道破损,排水管道检测,非开挖技术,管道检测,管道修复,管道气囊,管道封堵,CCTV,管道内窥检测,潜望镜,气囊,HDPE,CIPP,管道非开挖,非开挖,管道清淤,封堵气囊,管道塌陷,管道破损,排水管道检测,非开挖技术,管道检测,管道修复,管道气囊,管道封堵,CCTV,管道内窥检测,潜望镜,气囊,HDPE,CIPP,管道非开挖,非开挖,管道清淤,封堵气囊,管道塌陷,管道破损,排水管道检测, |